“我们的产业是潜力无限的‘朝阳产业’。”走进贵州东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森新能源”),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热火朝天,人事部经理王涛的话语中充满着自信。
王涛口中的“朝阳产业”,便是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。
东森新能源是盘北经济开发区“千企引进”的高新技术新能源项目之一,是一家专业从事集锂离子电池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2017年,东森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开始建设,第一条生产线投产。2019年,第二条生产线投产,产值实现近1亿元;2020年,受疫情影响,产值完成6000万元。
为什么说锂离子电池产业是“朝阳产业”?王涛告诉记者,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、输出电压高、输出功率大、自放电小、工作温度宽、无记忆效应,是智能手机、电动汽车等新兴数码产品的“标配”。所以在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产业中,锂离子电池产业是关键的交汇点,市场前景看好。
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这些特性,与盘北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不谋而合。
依托资源禀赋,盘北经济开发区将现代化工确定为首位产业,同时也将基础材料确定为潜力产业,主攻方向正是铝及铝加工、铜箔、锂电。
“加快启动东森新能源材料项目、7000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落地建设,重点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,打造‘铜箔——锂电池——新能源汽车’产业链。”盘北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陈俊霖向记者介绍产业规划。
进驻盘北经济开发区4年来,东森新能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快步前行——
与多家高校和检测机构建立产学测合作关系,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;
坚持自主研发,锂电各项技术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,其综合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;新型圆柱型多极耳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、循环寿命、低温性能、电荷保持能力和安全性能均达到了同类产品领先水平;
碳纳米管及石墨烯浆料型在电池中已成功运用;
独立研发低温零下40摄氏度前端材料、多极耳结构快充锂电产品……园区的谋篇布局与企业的发展愿景,碰撞出激烈的火花。
除了科技创新,智能制造也融入了东森新能源每一个生产环节。
“我们的生产特点以机器取代人工、以智力密集型取代劳动力密集型。”东森新能源总经理周波说,目前,锂离子电池产业实现了“机械化减人、智能化换人”,与大数据、智能制造技术深度融合。
智能化体现在哪里?“一个或两个人,就可操控一个车间,甚至是无人车间。”周波表示。采用智能制造后,仅有少数环节仍需要人工,90%的流程都由数控机器完成。“所以公司的管理人员,远多于生产线工人,这也算是一个‘奇观’吧。”周波笑言。
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另一个特色,便是绿色、环保。
锂离子电池是绿色新能源,具有高性能、寿命长、无污染等特点。以该公司生产的18650锂离子电池为例,汽车不能用了,可以降级储能用;储能不能用了,又可以降级给数码电器用;即使彻底报废了,还可以回收加工成为原料。
高效、节能、环保,这样的产品怎能不受欢迎?如今,东森新能源的锂离子电池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数码类锂离子电池已经‘漂洋过海’卖到英国去了。”对于未来,周波充满了信心。 2021-05-24 00:00:00:02658310content_26583.html21拥抱“朝阳”,东森新能源潜力无限/enpproperty本文来源:六盘水日报